&esp;&esp;自古情深多不寿,看来在康熙看来,不管是太宗皇太极,还是先帝,两人的不幸都源于情深二字,两人若不是用情太深,自然不会在海兰珠和董鄂妃离世后,便经不住悲痛而英年早逝。
&esp;&esp;但他却未曾想过,海兰珠和董鄂妃又是因何这么离世的呢,海兰珠她不知晓具体的,但董鄂妃是如何烟消玉损的,她心里还是有些数的。
&esp;&esp;当年董鄂妃正是因为先帝的独宠,让她成为了整个后宫之敌,太后太后更是看她极不顺眼,后来先帝又折腾废后另立之事,可谓是将董鄂氏架在了火上烤,那些日子,董鄂氏在后宫之中可谓是如履薄冰。
&esp;&esp;最后,在经历了丧子之痛、皇帝废后、婆媳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风波之后,董鄂妃终究是耗尽了心神,没支撑住,很快便离开了人世。
&esp;&esp;当然,这其中也不乏有太皇太后的手笔。
&esp;&esp;而海兰珠当时在后宫的处境,怕是也不遑多让吧,皇太极当时的皇后是太后太后的亲姑姑,姑侄两人在后宫眼瞧着海兰珠威胁了她们的地位,又怎么可能不反击呢。
&esp;&esp;但这些话,太后都不能说,不论如何,太皇太后于她都有恩。
&esp;&esp;再者说,康熙的想法也不是轻易能改变的,而她今日的目的,也不是来改变康熙的想法,她是要为老五达成心愿。
&esp;&esp;老五的心思,这几年太后也是有所察觉的,特别是安清生产那日,她眼瞧着老五那般慌乱的样子,当年董鄂妃生产时,她在先帝身上也曾见到过。
&esp;&esp;但在太后看来,老五和先帝还是不同的,安清和董鄂妃也不一样,而老五不想要后宅再进人,何尝不是一种对两人的保护呢。
&esp;&esp;之前刘佳氏和白佳氏不就是明晃晃的例子嘛,多亏了安清那丫头机敏,这才没让两人得手。
&esp;&esp;就像老五说的那般,没有旁人不就好了,届时自然不用再有这些顾虑。
&esp;&esp;太后沉默了一会,突然开口道:“皇帝,当年你体恤哀家膝下空虚,将老五送来了宁寿宫,哀家知道,你那时便放弃了他,是吧。”
&esp;&esp;康熙猛地抬头,一脸诧异地看向太后,似是想看她这话是否是他想的那般。
&esp;&esp;太后笑了笑,继续说道:“咱们满洲没有立太子的传统,那些都是汉人的习俗,虽说这些年下来,太子表现的也确实很争气,但当年皇帝你立太子那会,想必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吧。”
&esp;&esp;康熙怔了下,但太后这话他却也反驳不了什么。
&esp;&esp;凭心而论,当年立太子,确实是实属形势所迫,当时正处于三藩之乱危机之际,吴三桂已席卷了半个大清,为了凝聚人心,争取汉人群体的支持,康熙这才决定依照中原汉人的政治传统,立胤礽这个嫡长子为太子。
&esp;&esp;虽说当时对太子能不能继承大统尚不能定,但那会康熙可以确定的是,为了摆脱蒙古各部对清廷的辖制,定是不能再出一位和蒙古有关系的皇子继承大统。
&esp;&esp;所以,当时他把老五送到宁寿宫时,也就直接断掉了他未来的可能。
&esp;&esp;这些年,康熙隐约也能猜出些,太后是明白他意思的,但出于母子二人之间的默契,便都不曾说破,谁知太后今日却此时给挑破了。
&esp;&esp;太后叹了口气,道:“皇帝,这些年,哀家虽从未说过什么,但哀家知道你的不得已,也明白江山社稷之重,你做的并没有错,但哀家对老五这孩子还是心里有愧,要不是因为我这个老婆子,他也不会……”
&esp;&esp;康熙忙出声打断了太后的话,“皇额娘,您千万不要这么想,老五能在你膝下长大,是他的幸运,您放心,儿子日后也定不会亏待于他。”
&esp;&esp;太后轻点了点头,“皇帝哀家自是信得过的,也从未担心过此事,所以,皇帝啊,既然如此,何不如了老五的心愿呢,总归也碍不了大清的社稷。”
&esp;&esp;既然一开始便注定无缘那个位置,随心所欲些又何妨。
&esp;&esp;“哀家也知晓,你是一片慈父之心,害怕他走上先帝的老路,但安清那孩子哀家瞧着,身子骨硬朗的很,一看就是有福长寿的人,再从另一个方面想,以那孩子的才能,若是将她缠在后宅那些琐碎之事中,对大清也未尝是件好事吧……”
&esp;&esp;康熙在宁寿宫待了许久才离开,太后早已屏退了左右之人,母子两人所说之话,并未有第三人知道。
&esp;&esp;待康熙一离开,乌兰嬷嬷才匆匆走了进来,她一脸关切地问道:“主子,皇上那里可松口了?”
&esp;&esp;太后手持着念珠,好半晌才听到她轻‘嗯’了一声。
&esp;&esp;“派个人去阿哥所老五那里,告诉他成了,让他以后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。”
&esp;&esp;乌兰嬷嬷一听这话,也忍不住跟着松了口气。
&esp;&esp;方才五贝勒那般样子来到宁寿宫,一进门便跪在了太后面前,说想求她一件事。
&esp;&esp;乌兰嬷嬷当时便心疼的不行,五贝勒自幼在太后身边长大,自也是她看着长大的,她也是打心里希望他能过的好。
&esp;&esp;“好好好,老奴这就让人去办,想必五贝勒这会也是在着急等消息吧。”
&esp;&esp;宁寿宫来人时,胤祺正一个人在书房里坐着,确实像乌兰嬷嬷所说那般,他在等消息。
&esp;&esp;当听到那小太监的话后,他紧绷着的肩膀瞬间松了下来,脸上更是溢出一抹发自内心的笑意。
&esp;&esp;无疑,他这一步是走对了。
&esp;&esp;第110章 五福晋110
&esp;&esp;胤祺一直都知道他皇阿玛的想法是很难改变的,他常年身居高位,也早已习惯了所有人的服从顺从,他自己倒是没什么,但这事拖太久了,怕是早晚会把安清给牵扯进来。
&esp;&esp;旁的先不说,若是他皇阿玛直接挑好了人,然后再去找安清,让她把人领回去,她届时也只有遵命的份。
&esp;&esp;所以,这件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速战速决,既然事情已经捅破了,那便趁热打铁好了。
&esp;&esp;其实,在此之前,胤祺一直都在想着若是真到了这一日要如何处理,他额娘虽然知晓他对安清的心意,但她却无法说服皇阿玛,在这件事上,能说服得了他皇阿玛的,怕是唯有他皇玛嬷一人。
&esp;&esp;他皇阿玛敬重他皇玛嬷是一方面,最重要的是,他皇玛嬷足够了解他皇阿玛。
&esp;&esp;但这事让胤祺一直有所顾忌的是,他皇玛嬷是否会站在他这一边。
&esp;&esp;宫里人都知道,当年先帝因独宠董鄂妃,曾一度要废了他皇玛嬷这个皇后,所以,众人都说他皇玛嬷恨极了董鄂妃,也厌恶那些为情乱智之人。
&esp;&esp;就连他额娘在